法治研究中心中心首席專家 許傳璽研究員簡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侵權法專家咨詢組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譯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入選美國法律研究院(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美國比較法學會理事,《美國比較法學刊》編委,中美法律教育聯合委員會(U.S.-China Joint Commission on Legal Education)委員。
教育背景
2011—2012年 英國牛津大學 訪問學者
2011—2013年 北京大學 經濟學院 博士后研究員
2004—2007年 中國政法大學 國際法學院 法學博士
主要工作成就
在現有的著作、論文中提出和構建了“要素異質性”、“超比較優勢戰略”、“破壞性創造”、“成本轉嫁”模型、“飛機-牛仔褲”模型、“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破壞性創造’的內生增長模型”、“引致增長極”理論、“內生金融監管理論”、“要素稟賦同質化定理”、二元“邊際轉型”理論和中國經濟“兩階段轉型”理論等概念、模型和理論,引起國內經濟學界高度重視。
1994年8月3日,由國家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貸廳[1994]2號文件批準了“關于韓忠亮教學法的研究”列入世界銀行師范教育發展改革課題項目,批準號為JG047。該項目是教育部第一個用個人名字命名的教學法。本人因此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95—1999年國家社科項目國內第一次立項歷經四年對中國外語教學法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堅持“確認一個外語教學法流派,必須合乎國際公認的概念”的原則,“韓忠亮教學法”被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研究組確認為近百年來的中國外語教學法八大流派之一。
主持課題
1.2011年,主持牛津大學的基金課題:“Research on Heterogeneity of Factor Endowments and Deriv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sking for the Authority’by Xi Zhongxun(習仲勛)And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2.2011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后期出版資助基金項目(個人獨資獲得該基金,基金號為:11FJY006):“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博弈分析”,資助額度為15萬元;
3.2013年,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個人獨資獲得該基金,編號為:2013T60003):“邊際轉型驅動的中國經濟增長”,資助額度為15萬元。
4.2008年,主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課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研究”。
科研成果
1.期刊發表論文:
(1)“要素異質性與要素稟賦同質化定理——基于三國貿易動態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國際貿易問題》,2014年第1期。(核心期刊)
(2)“中國經濟‘兩階段邊際轉型假說’”,《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核心期刊)
(3)“成本轉嫁、規模效應與“國際貿易悲劇”的對策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2年11期。(核心期刊)
(4)“要素異質性與貿易動態收益的收斂”,《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核心期刊)
(5)“‘成本轉嫁’與國際貿易悲劇”,《經濟科學》,2011年第4期。(核心期刊)
(6)“論珠三角經濟區的‘引致發展’戰略——兼論‘騰籠換鳥’的條件約束”,《中國經濟》2010年10期。
(7)“比較優勢與‘濱海新區奇跡’戰略——基于區域經濟‘引致增長極’假說”,《新經濟導刊》2009年4期。(核心期刊)
(8)“環渤海崛起需防‘比較優勢陷阱’”(專訪),《新經濟導刊》2009年3期。(核心期刊)
(9)“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研究報告”,載于《新經濟導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區域與城市經濟》轉載,2009年10期。(核心期刊)
(10)“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構建的博弈分析——厘因“公地悲劇”與銀行擠兌”,載于《新經濟導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轉載,2009年7月17日。(核心期刊)
(11)“G20之后看能源金融博弈戰”(專訪),《能源評論》2009年第5期。
(12)“集體行動困境與激勵約束的博弈均衡——線性契約與“公共知識”約束”,載于《新經濟導刊》,2009年2月5日。(核心期刊)
(13)“對沖風險的金融制度構建與完善”,載于《中國財富》,2009年1月5日。
(14)“不該被忽略的金融‘安全網’”,載于《中國財富》,2009年2月2日。
(15)“人民幣國際化的非常抉擇”,《中國財富》,2009年2月2日。
(16)“金融監管立法的博弈分析”,《國際法前沿》,2007年8月。
(17)“跨國銀行監管的法律環境與“公地悲劇”的博弈”,《國際法評論》,2005年10月。
2.工作論文、會議論文:
(1)“成本轉嫁、人力資本積累與貿易的動態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工作論文;第11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入選論文。
(2)“要素異質性與貿易的動態收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工作論文,編號:C-2012-001,2012年2月22日;第12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入選論文。
(3)“比較優勢、成本轉嫁與‘破壞性創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工作論文,第12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入選論文.
(4)“要素稟賦、成本轉嫁與中國外向型發展模式轉型——基于‘國際貿易悲劇’的對策分析”,2011年中國博士后論壇演講論文。
(5)“如何理解與定義‘中等收入陷阱’?——一個成本轉嫁與要素稟賦升級的視角”,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12年年會入選論文。
3.專著:
(1)《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監管的博弈研究》,2011年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資助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
(2)《經濟扭曲與“破壞性創造”》,2012年入選教育部人文社科文庫出版資助,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
(3)《中國經濟增長:一個“破壞性創造”的內生增長模型》,獲中國優秀博士后學術成果獎,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文庫出版資助,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
(4)《外語教學法教學論》,2012年入選教育部人文社科文庫出版資助,2014年將由言實出版社出版。
社會兼職:
? 黃河商品交易市場 首席經濟學家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職研究生學術委員會主席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產業與文化研究所 研究員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 特聘專家
? 中國人民大學《投資與證券》雜志社 編委
? 美國AEA 會員
? 《國際貿易問題》雜志社 匿名審稿人
獲獎成果:
? 2013年3月獲國家社會科學博士后(經濟學)學術成果獎。
? 1999年11月“韓忠亮教學法研究”獲得國家教育部世界銀行師范
教育發展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
? 1999年年8月“韓忠亮教學法研究”獲得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實
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 1991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吉林省優秀教師”。
? 1989年被吉林市政府命名為“吉林市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