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與傳媒論叢》計劃每年出一本,2014年擬定主題為《讀懂當代中國》,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經濟戰略委員會負責。擬邀請約瑟夫·奈、馬丁·雅克、鄭永年、張維為、潘維、黃平、辛向陽等學者撰稿。計劃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現誠向社會公開進行有獎征文:
一、論叢宗旨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作為后發現代化模式的一種新的偉大探索,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
同時,中國崛起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向外部世界解釋好自己國家的文明和發展道路,減少對中國產生更多誤解和猜疑,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也急需對中國道路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現代社會科學是西方現代化的產物。現有的國家發展或現代化領域的主要概念和理論,都是建立在西方的經驗之上的,都是根據北美、西歐等地區人們的集體心理和集體行為總結出來的。因此,這些理論在解釋中國問題時顯得比較蒼白,缺乏信服力。立基于西方文化與實踐之上的理論顯然無法正確解讀中國。但是,當代中國,又缺乏自己的具有原創性的發展理論。
本叢書就是希望集聚國內外學者的才智,為中國的國家發展理論建構搭建平臺,積蓄力量。
二、叢書定位
(一)這是本叢書的第一本,以中國發展的整體性或戰略層面的理論構建為主;也可從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領域進行綜合研究;亦可獨辟蹊徑,從某一視角探微知著。
(二)既要有一定理論深度,又要以事實為以依據,進行科學論證,切忌空泛的一般性議論。
(三)要立足中國,放眼全球,鼓勵進行跨國比較,進行歷史與現實的對比。
三、參考選題
稿件題目自擬,以下僅作參考:
(一)中國道路的基礎理論構建
(二)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三)中國道路的國際比較研究
(四)新一輪改革與中國道路完善
(五)中國國家形象塑造與跨文化傳播
(六)新媒體時代的中國核心價值理念培育
(七)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現實選擇
(八)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經驗借鑒
(九)中國崛起進程中的國際戰略研究
四、稿件要求
(一)來稿須為作者原創;確保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因文字、引注、圖片等引發的觀點或版權問題,皆由作者本人承擔。
(二)來稿以8000字左右。文稿須包括題目、摘要(100~300字)、關鍵詞(3~5個)及作者簡介(姓名、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電話、電子信箱,務必準確)。
(三)截稿日期: 2014年11月31日。如2014年12月30日之前未接到通知,請自行處理。稿件概不退還,請自留底稿。
五、獎勵
設立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頒發證書和獎金。
六、投稿聯系方式
來稿可郵寄或通過電子郵件發至chmyjs@126.com。文件名格式:題目-作者-所在單位。
聯系人:郭萬超,趙玉宏
電話:64871435,64843357,13520622667(趙玉宏)。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33號北京市社科院傳媒所818室,郵編100101。